【記者邱淑珍/宜蘭報導】
女性請注意,發現乳頭有分泌物、乳房異常腫塊、皮膚凹陷或乳頭內縮等情形,一定要及早就醫。一名年約40歲的張小姐,因左側乳頭持續出血達三個月,雖無乳房外觀明顯變化或觸摸到腫塊,但生活深受困擾,因此至陽明交大醫院就診。經乳房外科透過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後發現,乳頭下方有一公分大的腫塊,在超音波導引粗針穿刺切片後,確認為乳突瘤。張小姐透過手術完整切除腫瘤,並經病理確認為良性病灶,術後症狀大幅改善。
陽明交大醫院乳房外科韓馨如醫師表示,乳頭分泌物是僅次於乳房腫塊與乳房疼痛的第三常見乳房症狀。除了哺乳期間分泌乳汁屬正常現象外,非哺乳期女性若出現乳頭分泌物,也可能是身體健康亮紅燈的警訊。
韓醫師進一步說明,非哺乳期的乳頭分泌常見原因包括:荷爾蒙濃度失衡、泌乳激素過高,或藥物導致,通常會出現淡黃色或白色分泌物。但若伴隨乳房紅腫、熱痛等現象,則可能是發炎或感染導致。
韓醫師也提醒,血色、深黑或暗褐色的乳頭分泌物,可能與乳管內腫瘤相關。這類腫瘤可能造成乳管阻塞與出血,約有一成機率為惡性腫瘤,因此需進一步檢查與處理。
韓醫師指出,乳突瘤是最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之一,其他如腺瘤、纖維化增生等病灶也可能造成類似症狀。雖屬良性,但仍建議手術切除,原因在於部分良性病灶可能潛藏惡性變化風險,如非典型導管增生、小葉原位癌、放射狀疤痕、乳突瘤、葉狀瘤與扁平上皮異型性等。若僅靠局部切片,無法完全排除腫瘤內含惡性細胞的可能,完整切除並送病理檢查才能確保安全。此外,這類高風險良性病灶未來發展成乳癌的機率可能增加1.5至5倍,因此不可掉以輕心。
在手術方式選擇上,除了傳統乳房腫瘤切除術,若腫瘤較小、位置適中、距離乳頭較遠,也可考慮使用真空吸引輔助乳房腫瘤切除術,具有傷口小、外觀較佳等優點,但仍須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早期發現乳房病變是預防乳癌的關鍵。若能在癌前病變或原位癌時期即時處理,便能大幅降低發展成侵襲性乳癌的風險。根據統計,早期乳癌(第0至第2期)的五年存活率可超過90%,顯示篩檢的重要性。
為提升乳癌早期偵測率,自114年起政府擴大乳癌篩檢補助範圍,補助40至74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研究指出,乳房攝影能有效發現尚未形成腫塊、尚無症狀的早期乳癌病灶,對於提升治癒率與降低死亡率具有顯著效果。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可至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一樓癌症篩檢中心預約乳房攝影檢查,有效守護女性健康,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韓馨如醫師也貼心提醒女性朋友,無論是否有乳癌家族史,只要符合年齡條件都應定期接受篩檢,以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