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邱淑珍/宜蘭報導】
連日的豪大雨造成宜蘭縣多處社區積淹水,許多物品都因而泡在水哩,為防範災後可能引發之腸道傳染病、皮膚病及登革熱等疫情,宜蘭縣衛生局今(12)啟動災後防疫作業,衛生局徐迺維局長與衛生局同仁特前往災區發放漂白水供受淹水住戶及社區進行環境清潔、消毒,並籲請居民務必落實清消及飲食衛生,以維健康安全。

衛生局徐迺維局長表示,風災大雨過後,易使土壤及泥水中的病源菌暴露於地面,除了接觸傳播外,也可能經由食用受汙染的水或吸入性感染,因此環境清潔是相當重要。

徐局長提到,民眾災後整理居家環境欲消毒可以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約含次氯酸鈉5%)稀釋100倍擦拭。另外,清理家園時,務必穿著雨鞋或防水長靴、配戴防水手套及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工作完畢或裝備卸除後,應以肥皂及清水洗手。老年人、身體衰弱、免疫功能不佳、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及酒癮者等)及皮膚有外傷者,應避免皮膚暴露於污水或淤泥,如有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腹痛、腹瀉、黃疸、倦怠或其他身體不適的症狀,請儘快就醫。

這幾天宜蘭因鳳凰颱風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下帶來驚人雨量,讓許多民生物品都泡在水裡,為杜絕泡水、過期或變質食品流入市面,衛生局加強稽查災區食品業者,除叮囑販賣業者應注意食品貯存條件(冷藏7℃以下;冷凍-18℃以下),並將停電期間及淹水之產品立即下架,以確保災民不受二次傷害。

同時,衛生局也呼籲所有食品業者,災後期間,為了民眾健康及權益,更應提高警覺,從食材驗收、保存、完全烹煮、運送、供應及從業人員衛生習慣等各流程應更用心。

最後徐局長提醒,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若住宅的蓄水池淹水,應確實清洗消毒後再蓄水;飲用水要徹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泡水之廚房用具及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泡過水或解凍過久的食物不可食用;並依「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做好環境衛生。

徐局長貼心叮嚀,風災後一週為登革熱防治關鍵期,降雨後易造成環境中產生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籲請民眾大雨過後應主動巡檢居家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仔細巡視戶內外容器,將積水倒掉並澈底清除,留下的器物也要刷洗去除蟲卵後,妥善收拾或予以倒置,使用中的儲水容器則務必刷洗並加蓋或加掛細網,防範病媒蚊孳生。此外,屋簷排水槽(俗稱天溝)、屋後防火巷水溝(俗稱屋後溝),容易成為病媒蚊孳生死角,雨後須特別檢查,若有積水須立即清除或投藥,以維護環境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