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現代化 ~ 佛光大學Podcast深入探索

藝文美食 校園動態 地方大小事 生活資訊
Spread the love

【海棠新聞中心/整理報導】

在現代化進程中,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變遷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議題。佛光大學的畢業專題Podcast《我的家鄉,我的遠方》透過與原住民青年深入訪談,探索他們在保留傳統與迎接現代化之間的掙扎與思考。整篇文章的紀錄人蔡念紜同學將焦點聚集於節目中的幾場關鍵訪談,讓我們一窺原住民青年如何看待他們的文化身份和族群認同。

 

第一集「面目全非的原住民——當標籤開始貼上」以原住民學生珮綺的生命經驗為出發點,探討她在外界刻板印象中努力尋找部落的學習之路。珮綺自小面對來自社會與文化的各種標籤,身為原住民的她常被視為「落後」或「不夠現代」,這些標籤讓她對自我文化認同產生困惑。然而,隨著她在部落的生活與學習,她逐漸意識到自己對文化的價值與傳承有著深厚的情感。珮綺表示,「當你被貼上標籤時,這些刻板印象會影響你對自身的認識。我曾經以為自己與部落的文化越來越遠,但後來找到了回部落的路。」

 

第二集則聚焦於跨族群家庭中的身份認同問題,分析這些家庭中青年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尋求自我定位。來自不同族群的受訪者分享了他們在跨族群家庭中成長的經歷,強調文化價值觀的衝突及其對部落文化認同的挑戰。一位年輕受訪者乾乾表示,「我在回部落生活時,常感到疏離,因為我的兩個文化背景讓我難以完全融入。」這些青年面臨的挑戰之一是文化間的衝突,讓他們在傳承部落傳統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認同的迷失。

然而,族群內部的對話同樣是這些挑戰的重要一環。乾乾提到,部落內部也存在著對文化傳承和身份認同的討論,不同年齡層的族人對傳統的詮釋不盡相同。某些年輕人認為應該強調部落文化的傳承,而另一些人則主張根據現代需求進行改革。這樣的內部對話促使年輕一代在面對外部文化挑戰的同時,也能在族群內部找到自己的位置。

 

節目的訪談風格特別強調讓受訪者自由表達,並尊重每一位受訪者的背景與經歷。團隊成員鎔艾表示,希望透過這些真實的對話,揭示原住民青年在現代社會中面臨的文化挑戰與心理掙扎。製作團隊透露,為了呈現更真實且具深度的訪談內容,他們在錄製過程中特別注意聲音的真實性與氛圍的營造,力求每一個細節讓聽眾感同身受。透過這些訪談,節目成功地打開了一扇了解原住民青年心聲的窗,讓更多人看見他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扎與抉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